感谢信 —— 江河为证,感谢为九江奋战的你!

  • 2025-10-29
  • 1

亲爱的战友、同胞、守护者们:

当长江的涛声掠过 152 公里岸线,当鄱阳湖的晨曦洒满湿地苇荡,这座被水滋养的城市从未忘记:每一寸安宁的土地下,都沉睡着你的坚守;每一缕升起的炊烟中,都萦绕着你的温度。今天,我们以九江的名义,向为这座城市奋战的你,致以最深沉的谢意。

27 年前的那个夏天,长江水位突破极值,九江大堤决口的轰鸣成为一代人的刻骨记忆。是你们 ——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星夜驰援,“坚守英雄连” 的邱在文带着战友五天五夜构筑围堰,“十八勇士” 系紧绳索跃入洪流加固坝体,方久宝们在洪水中鏖战六天五夜,哪怕被卷入激流也未曾退缩。也是你们 —— 九江百姓自发支援,国棉一厂 18 名女工组成拥军服务队洗衣缝补,孩子们捐出压岁钱,退休工人拿出养老金,用最朴素的善意构筑起军民同心的长城。那座市民搭建的 “凯旋门” 上,“感谢亲人子弟兵” 的横幅早已褪色,但那份生死与共的情谊,早已刻进九江的城市年轮。

MILE米乐,mile官网,MILE米乐官网,MILE米乐集团

岁月流转,战斗的号角在不同战场再次吹响。疫情来袭时,是退伍军人夏同超从河北老家连夜赶回,组织 30 名退役军人冲向最危险的社区,用 “退伍不褪色” 的誓言筑起防疫屏障。暴雨再至时,他又带领百余名志愿者扛沙袋、固堤坝,在超过警戒线的长江水位前,用血肉之躯续写当年的壮举。90 后团委书记黄擎轩在立新圩住了 10 多天,每天步行 3 万多步排查泡泉,陷进淤泥又爬起,带着青年突击队把 “青春堤坝” 筑在险情最前沿。大学生李佳淇穿着红马甲在安置点奔忙,听不懂方言就反复询问,用蚊香和盒饭为转移群众撑起 “临时的家”,让前线勇士无后顾之忧。

在没有硝烟的生态战场上,你们的坚守同样惊心动魄。“一江三省四警” 联合执法队 24 小时屯警水面,用无人机织就 “水陆空” 立体防控网,让非法采砂警情同比下降 45.45%。庐山林区的民警刘希操控无人机巡查,及时拆除非法捕猎装置;永修的辅警郭玉强从退捕渔民变身护鸟卫士,看着江豚重返故里笑开了颜。还有 “九江志警” 和志愿者们,拆除 368 副非法网具,发放万余份普法手册,用脚步丈量着 “一江清水、一脉青山” 的守护承诺。

感谢信 —— 江河为证,感谢为九江奋战的你!

我们记得你留在岁月里的印记:李好军捐赠的封堵决口示意图,标注着 27 年前的生死时速;陈北云镜头里的 “编外小兵”,赤膊扛沙袋的身影浓缩着众志成城的力量;宋小勇主编的《聚焦九江》,每一页都定格着生命守护的温度。我们更记得你此刻的模样:夏同超说 “有一点力就尽一份力”,胡银河说 “永远为人民而战”,徐大伯说 “生态好了饭碗更稳了”—— 这些朴实的话语,正是九江最动人的乐章。

江河奔涌,精神永续。从 1998 年的抗洪奇迹到今天的全面守护,“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” 的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。你或许是披星戴月的民警,是满身泥泞的志愿者,是默默奉献的退役军人,是守护家园的普通市民,但你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:为九江而战的英雄。

请相信,你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在滋养希望,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在成就未来。九江会永远记得:那些向险而行的背影,那些深夜值守的灯火,那些温暖人心的笑脸。

再次致敬,为九江奋战的你!愿江河安澜,岁月静好,我们与你共守这座城。

九江市全体市民[日期]